烂人和菜头
若邻失去了方向
小公司永远有机会
写的实在太好了,转贴《如何培养自信》
如何培养自信?
引子:
网上流行一篇关于自信的文章,中译版的题目各不相同,英文标题是《10 Ways to Instantly Build Self Confidence》,而标题中的“instantly”就足以让人狐疑了,再看看内容,不禁目瞪口呆:
- Dress Sharp (穿着整齐)
- Walk Faster (加快步伐)
- Good Posture (良好姿势)
- Personal Commercial (自我暗示)
- Gratitude (感恩心态)
- Compliment other people (赞美他人)
- Sit in the front row (坐第一排)
- Speak up (大声讲话)
- Work out (坚持锻炼)
- Focus on contribution (关注贡献)
在我眼里,这十条里基本上有八条是胡说八道,剩下两条还跟“instantly” 没关系,自相矛盾——锻炼和贡献又怎么可能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呢?文章作者的出发点无疑是没有恶意的,但是,感觉缺乏自信的年轻人千万不要照做,这些所谓的 “技巧”不仅对建立自信毫无帮助,甚至会让那些照做的人变成刻意的小丑。看看身边的人吧,坐在第一排的,或者穿得最整齐的人一定是自信的么?快速向你走来然后大声赞美你的人,难道不会令你有点害怕或者莫名其妙么?
真正培养自信的方法是什么样的呢?我也来写上十条:
1. 培养耐心
自信确实需要培养,所谓的“培养”,即是说并非朝夕可达。所以,培养自信的最重要前提就是要具备耐心,如若缺乏耐心就要培养耐心。没有耐心的话就什么都做不成,更别提什么“自信了”。有所成就,就会伴随着自信的增长,而一事无成的人穿得再整齐也只不过草包一个。
2. 习得并精通一种技能
具备学习能力的人通常都很自信,反过来也一样,真正自信的人通常是因为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面对挑战的时候他们不会怕,不会心虚,因为他们知道“大不了去学么”。自学能力的基础是耐心,而习得任何一种技能都会让人更加懂得耐心的重要,并且同时因为具备耐心与学习能力而更加自信。只要花时间真正精通了一种技能,那么学会其他一种技能的时候就会变得更轻松——这是良性循环。
3. 相信积累的力量
再大的石头也无法阻挡种子发芽,只因为种子一旦开始发芽,那细胞的分裂尽管速度不快但却不见天日永不终止。滴水可以穿石的道理谁都懂但又好像谁都不相信—— 处于起点的人就好像是一粒细胞或者一滴水,但大多数人却误以为或者希望自己在起点上就强大锋利犹如一束激光,但这不现实。要通过学习培养耐心,运用耐心去等待长期积累之后可以获得的难以想象的好处与力量。
4. 了解自己的局限
没有人无所不能。就算拥有真正强大学习能力的人也无法做到无所不能——因为时间不够。有些领域确实必需天分。在自己确实不擅长的地方该自卑就要自卑——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该自卑的时候不自卑,就多了一个心理负担——并且还是永远摆脱不掉的负担,最终,肯定会拖累自信。凡事儿做得好必然容易自信,做得不好就很难自信,但是还没上阵呢,就背着一个又一个的包袱,能走多远?能做多好?
5. 凡事儿都要提前做足功课
大声说话也好,穿着正式也罢,最多只能让一个人“显得”自信,而非真正自信。“坐在第一排”可能是因为近视,“快速走路”往往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这些都与自信没关系。做任何事情,提前做足了功课,想不自信都难。自信不等于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人最终都会被现实砸烂。中国人说“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西方人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某个层面上都是一回事儿:不要理会运气(该来的时候它自然会来),重要的是专心做好功课。
6. 注意细节
俗话说,“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当我们关注一样东西足够久的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犹如“开了天眼”一般,能够看到的,看清楚的越来越多。在自己必须做的事情上,一定要保持专注;不仅要专注,还要专注很长时间。只有这样,才有能力看到更多的细节,才有能力做足功课,才有能力处变不惊。很多时候,所谓“成功”只不过是一个中间状态,“更大的成功”才是挑战。忽视细节的人都并非故意,只是因为功夫未到;功夫未到,“中间状态”之后就是更大的失败。
7. 培养从容的态度
走路慢一点,姿态自然从容;说话慢一点,声音小一点别人也能挺清楚。但这些都是形式而已,关键在于脑子不能慢。动作太快往往只是因为脑子太慢所以想得太少不够周到。有演讲经验的人都知道,说话太快实际上更可能是因为紧张。越有能力的人越容易从容,因为他们的能力足以使他们掌控局面。从容不是能够模仿的,是养出来的——靠实力。
8. 关心身边的人
谁都需要身边的人的支持与关心,正如身边的人也需要他支持、他关心一样。与很多人相信的相反,朋友太多,不见得一定是好事儿。因为关心一个人支持一个人都是需要花费时间,而每个人不可逾越的终极限制只有一样东西——时间。小心选择朋友,因为你将与他们分享你的生命。没有这样的态度,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有那么三两个真正朋友的人,都会比较自信。
9. 不要轻易追求完美
完美总是好的,但并不总是能够做到。事事追求完美的下场只有一个:标准越来越低。生活着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圣男圣女(剩男剩女)就是这样炼成的。学会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不完美地生存,是一种难得的智慧。深刻理解“不完美才是常态”的人才可能做到“不会无谓地自卑”。凭借耐心,相信积累,再加上正常的智商,就算做不到最好,也能做到更好,何必过分强求?
10. 尽量独立,承担必要的责任
有位哲人这样说过:“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取决与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独立于这个世界”。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智慧。很多的时候,独立意味着完整地承担必要的责任;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承担必要责任的人必然相对更加自信。一个人不能够独立,往往就会沦为他人的负担,没有人不讨厌负担,而被讨厌的人怎么可能自信呢?自信的人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
gmail 推出主题意味着创新的远去?
- 相关查询,根据我邮件的内容,提供一些相关的搜索结果,比如有人问我要代理协议,在邮件旁边就能显示搜索这个代理协议的file搜索结果;正文中提到海南旅游,会有相关的机票和酒店信息
- 邮件独立发送功能,比如我想发给A、B、C三个人,我可以发送给A,抄送给B,还有个按钮叫独立发送,我可以选择C,而C根本不知道这封信同时也发给A抄送给B的。省得我傻呵呵,把一封邮件复制一次
- 自动分类,把常用的联系人自动分到标签里面去
- 把附件独立出来管理
- 伪装不存在该邮件地址功能,哈哈;要是有个人你很讨厌,这个功能就很有效了
社交的下一步
- 首先是蜕化成网名,而不是实名;这使得大家表现的更加真实,而不是相反。真实姓名,使得乡愿成为社交网络的代名词,每个人其实并不是真实的自己,象我这么狂暴流氓的人,在5G上表现的这么温文尔雅,大跌我自己的眼镜
- 集成内容而不是独立内容,比如集成各种blog、集成twitter、集成豆瓣、集成google reader share、delicious、集成flickr
- 内容和话题推荐digg的建立,使得我们人以群分成为简单的事情;换句话说,系统在通过内容,帮你推荐社交对象,这可能是对某些话题的一致性,阅读倾向的一致性,互相欣赏的一个度哒哒哒哒;未来可比美pagerank的算法专利,应该是likerank算法
- 顺畅延伸至线下或者形成某种虚拟团体,从而实现社交本身的价值
做什么事,跟什么人谈
- 专注,只要生意能做起来,多专注都不过分。赚很多钱以前,专注是最快的办法,对创业而言,速度是第一位的:尽快赚钱达到盈利。如果一个技术有20种应用,可以赚20个亿,那都是未来,你还是先做好一个应用,尽快赚到第一个100万
- 简化。股权关系、上下级关系、客户关系,都尽可能简化。不是每个人都有驾驭复杂情形的能力。就像我们下棋,你如果用一只马看住一只炮,再用一只车看住这只马;就算你是胡荣华,也非常危险。
- 决断
- 尽快拿出好的产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多数人都只相信看到的结果。所以,有人说鲁迅不是伟大的文学家,因为他没有长篇小说。9成9的人类会倾向于相信
学着用ToDoList
- 每天早晨花15分钟用于整理思路
- 把当天可能做完的所有事情,都列出来;包括10分钟写封感谢邮件,花5分钟追一件工作进度。相信我,这对于成就感,和激励你持续这么干极有帮助
- 午饭和晚饭后做个回顾和调整
不要购买《领导者性格》这本书
UCWeb多半做不起来
- UCweb跟Opera chrome IE去竞争,太直接太正面了。就像wps跟ms office的竞争一样,勇气可敬,罢了,风萧萧兮。百度跟google的竞争,QQ和MSN Messenger的竞争,征途和魔兽的竞争,不是产品层面的竞争,而是市场层面的竞争,政治层面的竞争,是运营的竞争,这是不一样的。纯粹的比产品,国内的企业,没见过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不论是杀毒、操作系统、还是Office、还是绘图、甚至是eMail
- 看到一个每个咨询顾问都认可的大方向,策划一个大产品,这种事情,在中国几乎就没有成功先例(毛爷爷的两弹一星除外)。相反,那些最后活得好好的,往往是误打误装的结果,往往是一个并不被普遍看好的产品,经过一系列巧合的碰撞,才成就了一个大企业。想想那些曾经听上去逼真的牛逼策划:中文网址,龙芯、中文Linux,视频网站. 再看看那些成功的,如几度没卖出去的QQ、一个人磨出来的Foxmail、闷声赚钱的光影魔术手...
感谢微软
我所用的软件(windows xp)
- 压缩和解压:winrar+winmount
- 即时通信:gtalk\skype\Live messenger
- 下载:internet download manager \emule \CryptLoad
- 输入法:谷歌输入法和微软拼音输入法
- FTP:Ftprush
- 浏览器:Firefox、Chrome and IE7
- 金山词霸谷歌版
- 照片查看和上传:Acdsee and picasa
- 影音:WM player 11 + WMP解码增强
- PDF阅读:Foxit Reader
- 记事本:notepad++
- 快捷键运行:Launchy
- Telnet: secureCRT
- 命令行:PowerCMD
- 清理软件:ccleaner
- 网络设置:Netsetman
- 短信发送:飞信
- 截屏:winsnap
- 电影:Joost
- 添加删除程序:Revo Uninstaller
- 用来帮别人修电脑的:CrossLoop(远程桌面)
- U
- 重装一次电脑是很麻烦的事情,一般来说,顺利的话,你准备好了所有软件,也3个小时左右
- 如果你使用什么软件,40%以上取决于别人使用什么,比如IM emule,这是社会性软件
- 虽然互联网是趋势,但仔细看看,桌面软件的机会仍然非常大,任何一个领域
- 我居然没有合适的post-it便笺应用
- 大碗这人很懒,链接都没加
聪明的千里马创造伯乐
- 任何ppt都是有破绽的
- 财务预测本来都是胡扯,五十步跟一百步有很大区别吗?
- 一个ppt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因为人关注的重心不同,人类先天思维模式不同;一些人看来顺风顺水的逻辑另外一些人可能觉得有重大缺陷
- 这么钻牛角尖的人我都懒的甩他
- 一定存在没有破绽或者破绽很少的ppt
- 五十步和一百步区别很大,不在于本质的差别,而在于别人的感知。五十步的人会笑一百步的人,旁观者也大多数(注意,是大多数)会笑一百步的人,本质是什么,很多时候不重要;你传递给受众的结果重要,你要影响对方,就要努力最大化你的影响
- 财务预测跟中国的统计数据一样。它有可能都是胡扯,对政府来说,它是不是胡扯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自己能不能看起来跟真的一样。做生意也好,做人也好,大多数时候,看起来如何比实际如何更重要,因为信息不对称,实际是如何永远不可知
- 你也许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但你要尽力满足所有人的口味而不是自己的口味。就像饭店里做菜的人不应该关注自己喜欢吃什么口味,而要关注大多数人喜欢吃什么口味
假装
臆测 和 深入
无声的SNS
- 让你任意群发邮件(或者消息、或者微博、或者状态),给任意的朋友
- 像现在的SNS一样,会提示你各联系人的行为(发表日志了、交友了、参加活动了、分享文章了),鼓励你加入
- 有很好的digg功能,把最好的日志、新闻分享、评论凸现出来,而不像现在的水漫5G
- 当然,最好的digg功能是根据关系紧密度和你的阅读习惯自动化的,首先根据朋友之间相互联系的频度(邮件、消息、IM、其他互动)把那些关系最好朋友的信息体现出来,而不是简单的根据时间排序
- 有很好的web游戏功能,比如我选择打够级,选择一个预期等待的时间段,会通知那些朋友,那些朋友参加以后,会通知他朋友的朋友,这事情就好玩儿了
- delicious也集成进来
- 你跟另外一个人发邮件多少:什么频度,有没附件
- 你是不是经常看另外一个人的日志和分享,并且加星
- 你是不是跟他有很多共同的联系人
- ...
互联网不是造就了愚蠢而是凸现了愚蠢
瞎说说自己不懂得美国救市
读高汀“Firefox is missing the point”有感于SNS的发展
推荐个软件吧
贴图不说话吧
http://www.launchy.net/
非商业
支持桌面便笺和google notebook的同步
支持google calendar功能的结合
支持通过gmail发送邮件和提醒的功能
差不多够我自己用的了,时间,3月吧
谁在推卸责任?愤青一把,为番茄花园辩护
于是大人很欣欣然,说,哈哈,看看我多么大义灭亲,你这孩子,真不是个东西
如此而已
我与麦田的不同,兼谈创业从何而起
这篇文章,不能说一点矫情的成分没有,俗话说的好,人不矫情妄英俊,相信大家也可以理解。但事实上,我说这个,还真不是无病呻吟,我跟麦田考虑问题的思路本来就相差甚远。想说清这个问题,先扯远点,扯两个人。
在管理学上有两个大牛,一个叫迈克波特,是《竞争战略》的作者;一个叫明茨伯格,就是天天跟主流学者唱反调的那个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迈克同学相信战略是可以设计出来的;而明茨伯格同学绝对认为所有战略都是马后炮(参见我另外一篇日志,战略是一个实验过程,还有肖知兴先生的一篇文章:明茨伯格的挑战,狂推荐这篇)。我自己简单的总结,就是迈克倾向于框架、理论高度和合理性;明茨伯格倾向于事实上的可行性;当然,如果说得王小峰一点,迈克其实有点装逼斯基。
简单的说来,我认为麦田跟谢文,有点接近迈克一类人,他们都出类拔萃的聪明,聪明到能总结、抽象、升华到很多有理论高度的东西,然后难免就不禁心中一乐并且内裤一热,信以为真。但,我还是很真诚的相信,成功不是设计出来的,能靠上某一个理论,或者靠不上某一个理论都跟成功无关。
我以前做咨询顾问的时候,也喜欢高来高去,差点就吕伯望了,刚创业也是内裤一热,觉得自己太鸡巴有理论基础了,对互联网的理解简直无敌,结果是失败的也无敌。大多数时候,对创业者而言,我建议吧,你就简单的关注好核心需求并且用你的执行力去满足他就好了。那些令人费解的理论,“主题间性”之类,忘记也罢.
缺钱不是无所事事的理由
这句话几乎成了定势,让我乍舌。我去参加园区举办的各种活动,几乎每个创业者都这么说,我们真的不缺啥,就缺点儿钱
对创业者来说,我觉得这是两个误区:
- 第一,找到钱,是能力的一种体现,不完全是运气。你的执着,自信,你表现出来的能力,你周边的网络关系资源,都会影响你能否找到钱
- 第二,如果你决心做一件事情,你可以做到3成去找钱,你可以做到7成去找钱,你也可以做出产品去找钱,甚至盈利后去找钱。没钱,很多时候,可以用时间来换钱。你可以一个人耐得住寂寞,用1年一个人开发一个网站;你也可以找一群被你感染的兄弟,用业余时间一起来努力;甚至可以问亲朋好友凑个十万八万的
如果你连周边的人都无法感染,如果你连兄弟们都无法说服跟你一起投入青春,如果你连自己都不肯完全投入
钱
给你
也是白费
垂直社交网站和专业社交网站的交锋
前几天,跟邓熔,就这个话题很是争论了一番。我认为类似5G这样的网站应该集成专业社交网站的功能,而不是做一个新的。换句话说,我认为5G的日志应该学习豆瓣导入日志而不是新建、5G的微博应该集成twitter或者饭否,5G的相册应该集成又拍。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Keso,写的日志全部关于it、互联网(我很怀疑这厮有个独立的blog抒发自己流氓小资情感的地方,只不过比较隐藏,用了化名)。
当然,这要提供一个选择,那些原来没有使用这些专业社交网站的,可以在垂直社交网站上新建;而已经有的,可以选择集成( 比如按照标签导入,it的导入5g,亲子的导入babytree)
长期来看,由于专业网站的专注性可提供强大和丰富的功能(比如10G的照片空间和强大的客户端,这个5G提供不了吧),可能的形式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博客,微博,照片、delicious;垂直社交网站变成一个内容集成地儿,把内容变成活生生的人,把内容转换成社交互动。就类似新浪和传统媒体的关系,传统媒体提供内容,新浪提供流量,各赚各的钱。
老邓经常批评我的一句话是:你大爷的,长期来看,人都会死的。我经常反驳他的一举话说:有人会认为自己5年内会死吗?
做网站已经过了速成的时代了,你想努力做好一件事情,为何不耐心点,考虑3年5年?
救你妈的市
你大爷的你进股市不看宏观经济趋势,不看行业,不看企业财务的基本面,牛逼呵呵冲进去就是为了投机的,觉得其他人比你傻,觉得机构比你傻,才进去投机的。既然是投机,干嘛装出一副投资的孙子样来。
像时寒冰这种逻辑乱七八糟,同一篇文章狂抽自己嘴巴,左右互搏的人居然也能登大雅之堂. 股市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经济,一个融资的场所,啥时候变得比实际经济体运行更重要了。现在国家经济处在一个转型的大环境下,由粗放型发展转向可持续的发展,由硬变软,由重变轻、由制造转服务,必然会经历阵痛;还有通涨、流动性过剩,领导还来不及应付,他妈的有个鸟的精力应付这么一群傻逼投机客。
推荐《小就是大》(small is the new big)
读起书来,才感觉过瘾,一个人张嘴就是商业案例和智慧,激发你的思考和联想,这一点上,Keso不及。Keso的博客写的好,真集结成书,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一方面,Keso的文章太专,是一个行业的商业评论,阅读者需要大量的背景资料才能读懂;另一方面,我觉得中国人普遍的习惯,写议论文水平要高过记叙文,案例被简化成论据的几个字,使得生动性降低。
这些博客文章,在深和浅之间做了恰当的平衡。看到什么,再想到什么,就随口说出来,不管它有多么逻辑不严谨、论据破绽;而恰恰是它的逻辑不严谨,行为感性,才激发阅读和思考的乐趣。你会有一种跟作者直面沟通的快感。
推荐文章《攀岩型企业》《针尖、钳子、摇铃式的营销策略》
空手抓苍蝇入门
- 第一个阶段,是空手抓,抓桌子上的苍蝇,不碰到桌子
- 第二个阶段是抓女生背上的苍蝇,成功标志是绝对不被女生发觉
- 第三个阶段是闭着眼镜抓女生头发上的苍蝇,女生感觉风声一过,世界已清凉,那同学一手握着苍蝇,一手拿着书本作认真看书装,一脸无辜,如果不被周围微笑着聚集的目光揭发,堪称完美
今天办公室突然苍蝇飞来3、5只,彼此缠绕着,互相评论着,准备开始写博客;我老骥伏枥,突然技痒,用了三分钟,全部处理掉,非常欣慰,特公布下抓苍蝇秘诀,以飨读者:
- 初学者最好站起来,好带动腰腹力量,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类似乒乓拉弧圈球的动作
- 站位要跟苍蝇的体位平行,就是手跟苍蝇的脑袋垂直,这样手滑动的路线跟苍蝇起飞一瞬间的路线平行
- 手轻轻滑动,距离苍蝇40cm左右,突然发力,就能稳稳的抓住苍蝇,这个时候如果技术好,苍蝇是完好无损的,最多有点轻度脑震荡
- 左右晃动小手,把苍蝇晃晕
- 选择坚硬的表面,比如墙,桌子,地板,刷的一生摔上去,就大功搞成了
- 如果有收集活苍蝇的嗜好,也可以不摔,晃晕以后,放到一个小瓶子里面去,回家喂鸡
中国项目型企业之痛
常规的讲法,我们可以归咎于边际成本高,复制性差,但别急着下结论,为何国外的咨询公司、会计师、软件外包公司可以作大呢?甚至说我们的软件外包公司的客户以国外为主的时候,也有机会作大呢?
我猜有几个原因:
- 第一是人情凌驾于商业之上,使得客户对需求的变动几乎是随心所欲,咨询项目如此,软件开发也是如此。我做过的很多咨询项目,都是客户临时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解决那个问题。合同只是个形式,标注下费用,服务内容只是参考
- 第二个是甲方误把合作关系视为凌驾和超越的关系,我是付钱,所以我是老大。
- 第三是国内客户的非理性。跟外企合作的时候,这一点很明显,强调Rational,理性的目标导向,一个简单清晰的目标,最好不要东拉西扯复杂化。而国内客户相反,强调reasonable,你看看我要这个是不是更好啊,锦上添花,锦上添花的事情为何不做呢
- 第四,国内客户判断的标准是跟我的预期是否一致,不一致不行;不关心事实本身
- 第五,商业环境太差,付款跟合同无关,跟心情有关
- 第六,智慧和经验的价值,被充分低估,妈的,让你出个主意怎么能收那么多钱?一个系统架构师工资高的太离谱了吧!
设计模式、UML、产品设计和其他
从UML到设计模式,还有后来的产品设计、UE设计等等,都是不错的概念,对现实有挺好的指导作用。但这东西成为一个风潮就很成问题;就像商学院教哪些没有管理经验,没有企业观的MBA做企业战略一样,听上去很有道理,做起来纸上谈兵。
学习豆瓣
一个功能一个功能的添加
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优化
爱因斯坦说,这是我第三个小板凳
这样的企业才是可能伟大的企业,这才显示了企业家精神和创业乐趣
无敌的不是创意,而是平静、深入、执着的心态
好用得破网软件
支持的系统包括
- Windows Vista
- Windows XP
- Windows 2000
- Mac OS X (10.5 Leopard)
- Mac OS X (10.4 Tiger)
西尔丹辣椒味道还真不错
这个特辣王只看外表,跟上海人做的辣椒酱差不多,不是油泼的,不是豆豉的。但味道差了十万八千里:
- 上海辣酱的特征是:咸,特咸
- 西尔丹的特征是:香,绕梁
恭喜YY大婚
- 奇文共赏,疑义相析
- 浪漫,理想主义
- 做老婆的有主见,有勇气
- 做老公的体贴、宽容、豁达,绝不功利
- 身在上海,而依然爱好文艺的、哲学的
- 最重要的是,有我这样的朋友,让她们时时刻刻相形见靓,禁不住自豪
创业思路的差异决定了生死
一种是谢文型的,我发现一个需求,升华成一堆概念,建立一个体系;然后去满足这个概念体系。
从做事情的角度来讲,距离需求越近,越直接了当的越靠谱。
画一条蛇,然后添上两笔说,我这不是一般的蛇,是龙;是龙当然很牛逼了──如果你最初的出发点不是画一条蛇的话。
貌似成功
我总觉得没有创业经验的人会犯的一个毛病是:
- 特别容易听从用户的,用户说,要有光,便有了光
- 特别喜欢做加法,A网站有的功能,一定要借鉴过来
我这样语气说话,似乎有点儿屌。但我就这么语气想的,不这么说出来,就有点儿假。
有两个例子,一个是yobo,是我要批评的;一个是爱番薯,是我要表扬的。
yobo 作为音乐网站,迫不及待的抄袭facebook的poke功能,不仅无聊,而且无用。居然还迫不及待的推出一个论坛,充当留言板的作用!一个以音乐内容为 核心的网站,硬要勾搭社交,还勾搭的色厉内荏;强化沟通,强化的不知所云。我上来听音乐来了,非要逼我社交,这多没劲啊。爱番薯就好的多,对他来说,他知 道作为内容网站成功的要素次序是:
- 内容(精品书)
- 内容(小众的书)
- 内容(大众的书)
- 性能 (速度)
- 优雅 (UI)
这就像流氓大亨成长道路一样:有钱、再有钱、更有钱、有健康、假文凭。
BBS也好,poke也罢,开放api也成,不在于他们本身好不好,而在于是谁在什么场景下应用。
社交网站,在中国最大的失败之处,就我看来,在于:不管你用什么功能,你不能让大家感觉到实实在在的甜处。 仅仅貌似好玩,貌似有用的网站,结局可能是貌似成功。
推荐一个可以把数据备份到网络上的备份软件
我一直认为,数据是最重要的,而备份就是绝不可少的工作,对备份而言,重要的不是功能,而是网络存储空间。恰恰现在流行的备份软件,都只做备份工作——到其他硬盘,到u盘;而没有关键的存储功能。我想diino做了三个关键的事情:
- 提供了免费的2G空间
- 提供了可备份的客户端
- 提供了定时增量备份和全部备份功能,并且支持随时自定义备份
- 自动备份ie和firefox的收藏夹
- 自动备份我的文档下的所有内容
- 自定义的其他工作目录——至少比subversion简单
希望能拯救经常崩溃的老狼。
做个好爸爸:从第五个月开始
由于所有研究人类的学者都认为,在婴儿的早期(4、5个月内),婴儿不会被宠坏,所以,放任了小丫头5个月(偷懒的理由吧)。有些书告诉我,孩子过分的自私、自我中心往往是6个月到3岁发生的,从6个月开始,最危险的时候到来了!这意味着,教育需要开始了,跟我一起记住如下的关键事项吧:
开始避免宝宝过度利用需求性啼哭,方法如下:
- 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可以让宝宝尽情哭上一会儿;如果宝宝哭个不停,你要试着去寻找造成他不适的原因并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 想办法让宝宝一直都有感兴趣的事情可做。让宝宝始终有小玩具可玩儿,有有趣的东西可看
- 要尽量主动和宝宝一起玩儿,而不要等到他开始哭闹以求得你的陪伴。你每主动跟宝宝交流一次,就会减少一次宝宝意在寻求陪伴的啼哭
- 让妈妈和宝宝一起睡。宝宝与妈妈的感情,对宝宝的身心发展是很重要的。有人说,陪着孩子睡,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现在这种说法已被证实是不正确的。在睡前,母亲陪着孩子,会使他安心,从而尽快入睡。这种亲密的母子关系,对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是很有帮助的。
- 要和孩子一起洗澡。一起洗澡,是父母和孩子亲密接触的大好机会。在洗澡过程中,让孩子玩水、玩玩具,和孩子一起嬉戏,从而引起孩子对洗澡的兴趣。这不仅可以增添孩子的欢乐,父母也可享受到无与伦比的天伦之乐。
- 不要亲宝宝的嘴,不要口对口喂宝宝食物,因为大人唾液常带有细菌和病毒。
从八岁的时候,我就立志要做一个好父亲,今天开始努力啦。
中国商学院怎么个读法
- 别听那些老师的——如果你愿意,姑且听听。中国还不存在真正的管理学者,这个事实不是我扯,你去《哈佛商业评论》数数有几篇文章不是翻译的就好了。牛气点儿的老师,管理学出身的很少,应该以统计学、数学、会计、信息、社会学或者经济学为主——如果是西方经济学出身,那已经是你的福气了;如果是杨帆这样的左派经济学,你肯定宁愿花点儿时间去撞墙。有人会自称出身营销专业,你先别高兴,这些形而上到形而上的知识,从不会出错,也绝不会有用。德鲁克说,经验是不能转移的,就像你闻到了玫瑰花香,没办法传递给别人;他只有自己闻了才知道。管理也是这样,何况那些老师自己连玫瑰花都没有闻过,他怎么教导你?
- 教科书,主要的用途应该是参考,你就当成《提高性爱质量的21个步骤》或者《HTML权威指南》,有个印象,了解个大概,需要的时候翻来参考下。最好放在马桶边上,当你便秘的时候,慢悠悠阅读,会很有成就感,并且有忘记痛苦的疗效。。
- 多看案例,然后找几个人吵架。我们学所有东西,都是感性、理性、感性的循环;管理也不能例外。在所有的阅读中,能激发冲突和思考的东西才是好东西,能激发比较更是美妙。如果你的同学不跟你吵架,别让他做你的学友,更千万别做商业伙伴。
- 如果有可能,多看商业人物传记。千百种人,千百种性格,千百种道路。你能总结出背后成功的必然性,才算了解了管理。
- 系列阅读原汁原味的经典书,比如明茨伯格、德鲁克;而不是《成功经理人的20堂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系列的阅读书,就是系列的理解管理学发展的历史:观念的冲突、整合;概念的来龙去脉、存疑和不确定性。否则,你所认识的东西:事业部、激励、控制、伦理只不过是空洞的概念。一个从干细胞培养出来的成年人,无论多么健硕,英俊,西装革履,性欲蓬勃;他仍然会傻呵呵的把手放在火上去烤下。
- 如果你有精力做一个创业实践,那就去做。
- 多认识人。帮你建立更广泛的关系网络;或者至少帮你建立自信。
乱弹商学院排名
20个指标,其中重要的指标是要商学院自报家门——你毕业生的收入是多少?我靠,这可是中国啊。这还得亏中国100多所商学院没资格全部参与排名,否则30~100名,不全是红旗飘飘?
民营企业的隐形顽症
“老福特后来的失败,不是出于他个性和人格,而是由于他拒绝接受一个企业必须要具备经理人和管理阶层的观念,经理人和管理阶层是一个企业能够开展工作并成功经营的基础,而不仅仅是“老板”派来的“代表”。”
堵堵评价说
“鼓励员工承担更多的责任,从而取得更可观的收益,这个方式还没有看到普遍的运用。也许大家口头上都认同这是一个很先进的管理方式,同时也在心里认为这个方式太“先进”,所以暂时跟自己的公司还比较遥远。”
客观上讲,大多数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可能还处在1945年甚至更久远以前1919年的老福特水平:路漫漫,其修远,老板不能下放权...
创业者如何证明你的市场
因为市场包含大量极其复杂的影响因素,我们只能用反证法。如果存在一个明确的方法论,可以证明某件产品市场可行——哪怕花上巨额市场调研费用,就不会有宝洁润妍和激爽的失败,不会有铱星计划的失败,不会有那么多经过可行性研究没有问题的汽车型号退出中国市场。假设存在这么一个明确的方法,那么迈克尔.莫瑞茨就没什么了不起,每一个青葱VC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论来证明Yahoo和Google、分众巨大的市场,即使是英国人王翀也能成为优秀的投资者...
大多数时候,你可以证明自己技术多么成熟,管理多么游刃,资源多么丰富;恰恰你最无法证明,也是最需要证明的,就是市场。
结论2是:市场可以被感知
为什么有些企业家选择做了一件事情,会成功呢——甚至没有市场调查,没有分析报告?是因为多年浸淫形成的对市场的感知。如果你感知到了某些市场,而很明显,你没办法充分证明的话,你可以把你感知的过程表达给你要说服的人。比如你感知了hao123,然后告诉投资人你来做265可行。那么你的感知过程会传达给对方。如果对方跟你有同样的感知,那么,你甚至连说服这件事情都不需要做,市场感知会自动说服他。
当然,倒霉的是——幸运的也是,多数时候,投资人也好,合作伙伴也好,不会有跟你同样的感知,那么也容易,你要做的不过是你感知的那些案例——假设有10个,逐步的讲给他们听,好建立同样的感知水平。
推论1是:VC们所推崇的5分钟说服法,操,其实就是一场游戏,让你紧张的考生和考官游戏。因为前提是这个VC跟你有同样的市场感知水平——很明显,这概率比我感冒不流鼻涕还要低。
阅读参见:战略是一个试验的过程
Google部分服务被电信搞了
一个帅哥说,你知道为什么是电信干这件事情,而不是网通呢?我说不知道啊。帅哥说,很简单: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愤青清一色在北方,而南方小男人都是明哲自保的商人,绝不会惹事。所以,电信敢明目张胆的耍流氓而网通不敢
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