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闲谈:OpenDNS之创意无敌

| 2007年3月27日星期二
Livid那儿看到OpenDNS的消息,赶紧拿来用,觉得挺好,我转贴下Livid的文章如下:

大部分上网的人,估计从来都没有关心过自己的 DNS 服务器是怎么设置的,因为不管你用的是何种接入方式,你是永远都可以有 DNS 服务器用的。而 OpenDNS 却提供了很多新意,让你非常想去试试。
1.OpenDNS 可以让你访问国外网站的时候,域名解析的速度更快。
2.OpenDNS 可以帮助你过滤一些 phishing 站点。
3.如果你把 .com 输错成 .cmo,OpenDNS 会自动帮助你矫正过来。
这一切都是全免费的。开始使用 OpenDNS 的方法很简单,你只要把你的计算机的主副 DNS 服务器设置为 208.67.222.222 和 208.67.220.220 就可以了。
更详细的使用方法在这里:
http://www.opendns.com/start/如果你使用无线路由器的话,你也可以把这些设置加入到你的无线路由器的设置中

根据我一向比较流氓的天性,不由得多问了自己一句,为啥啊,人家为啥干这事儿啊。低头这么一思故乡,不由得我自横刀向天笑,丫大爷的,这么牛逼啊。

只要好的服务吸引到足够多的服务,丫就是一个比alexa投入更低而准确度远远比alexa高的统计专家,可以分析用户行为,可以卖无数的报告

这么简单易行的东西,谁想到了?也许我们可以做个OpenDNS的改进版?

创业闲谈:成功和失败的划分界限

| 2007年3月22日星期四
周国平说:
最基本的划分不是成功与失败,而是以伟大的成功和伟大的失败为一方,以渺小的成功和渺小的失败为另一方。
在上帝眼里,伟大的失败也是成功,渺小的成功也是失败。

转贴:朱敏说,人生不但要enjoy快乐,也要enjoy痛苦

| 2007年3月20日星期二

這個周末,美國網通大廠思科(Cisco)宣布以32億美元(1000億台幣),準備吃下專門提供互聯網線上會議的NASDAQ上市公司Webex,這個金額比目前Webex股價多出足足23%,也是之前Google併YouTube的二倍金額。從創業家個人獲利角度來看,Webex可說讓來自中國大陸的網路創業家朱敏(Min Zhu,就是上面這位長得像湯米李瓊斯的)得到這個「上市又被併購」的「雙冠王」成就,賺了兩次,讓其他創業家羨慕不已。從網站估值與併購金額角度來看,如果說,JumpcutUpcoming.orgblo.gsSearchFoxFlickrdel.icio.usMyBlogLog這些算是「小成就」,DiggMyspace是中成就,SkypeYouTubeBeboFacebook是大成就,那我要說,無論從它嶄露頭角的原因、歷經的過程、併購的金額、還有創辦人的態度,Webex可說是個紮實的「超大成就」,值得在它即將被併購消失的前夕,將這段美好的網路創業過程背後由外人所不知的精神層面上作個總整理。

「如果你已年過四十歲,還會想搞網路創業嗎?」

「如果你看到你的網路產品推出5年,仍乏人問津,還會繼續相信網路嗎?」

朱敏這個人,以他的生平故事,說明了網路的另一種創業模式。

1948年出生的朱敏,今年已近60歲。他經歷過文革,在農村耗去七年精華年輕歲月,回到家裡原本想學蓋房子,但蓋房子需太多資金,轉念一想,好吧,搞科技不用太多錢,既然要搞科技,就要到科技創業的中心「矽谷」。朱敏到史丹佛念書時已36歲,是個「老學生」,不過在史丹佛念書期間,朱敏卻展露與其他留學生不同的創意賺錢法,其他留學生只懂得幫美國人帶小孩,朱敏卻主動接觸一些出租公寓,要當那邊的經理,房租免了,順便還有一些收入。

1991年,已經43歲的朱敏在矽谷創立了Webex,專攻網路。當初他看到個人電腦慢慢在企業與家庭普及了,但「網路」才剛興起(那時候還不算是 現在的互聯網),有些早期使用者已經開始使用email,朱敏比人家看得還前面一點,他想到,email有啥了不起,假如他能做出一套「永遠通著的 email」,不是很好嗎?

可惜的是,朱敏的方向格局皆雖然正確,但一開始打的卻沒有神準。Webex最初推出一套叫做「Talk Show」的微軟視窗軟體,讓使用者可以通過網路做簡易的線上開會,儘管Internet漸漸普及,頻寬漸寬、架站成本降低,但市場沒有太大反應,大家似 乎對「線上開會」沒啥興趣。事實上假如以朱敏初衷的「永遠通著的email」的點子來看,早起的Webex竟然沒吃到蟲,比Webex晚了至少5年才創立 的後起之秀如Eudora、Four14立刻大紅大紫,Hotmail創起兩年就被微軟以6.5億美元買掉;比Webex晚四年才竄起的那批即時聊天IM軟體的成就也比Webex斐然,朱敏眼睜睜錯過了像是ICQ被AOL以2.87億美元吃掉的機會。苦熬九年, Webex終於在2000年登上美國股市,但當時只是搭著網路題材,IPO時市值規畫只有4000萬美元,而且公司還在燒錢階段,尚未獲利。

但是,真正的運氣,發生在一年後!當兩架客機轟隆撞進紐約雙子星大樓的那一剎那,從此以後,沒人敢坐飛機,企業突然開始四處找尋最棒的線上會議軟體,打算把全美國各辦公室的會議室通通用網路串聯起來,這時候,Webex的軟體早就在這裡等候多時,「Be There!」運氣一來,馬上就抓到了這一波順風車。

接下來,Webex的成功不只因為它是創新的「第一個」產品(first mover),最可貴的是,在2001年後大廠爭向進入市場競爭之下,它還成功的存活了。這段過程由BloggingStocks這篇熱門文章中解 釋得很清楚:當時,微軟和Cisco還有其他好幾個大廠都看中911之後的線上會議商機,針對「線上會議」這塊推出產品,打出超低的價格,大廠認為,就算 Webex再厲害,只要被迫削價競爭,沒有其他輔助產品的情況下,很快就會不支倒了。沒想到Webex證明了它不只是一個「跑得快」的新銳公司,還是「跑 得好」的敵得過競爭的實力派,一方面鞏固客戶,另一方面還不斷推出創新的新產品WebOfficeMeetMeNow,營運利潤永遠保持在25%以上,以優美的姿態慢跑,五年下來,勝負已見,終於逼Cisco低頭,以7倍於Webex的年營收予以併購,不求財務回收(ROI),只求囊括到全球最棒的線上會議產品。

幾年前剛好有機會在矽谷與朱敏談過一次,聽他細數創業路,不經意提起幾個關於網路創業的論點,至今仍記憶猶新,大略可整理成七點:

第一,「去爪理論」:朱敏對MBA商學院是有點意見的。他認為,創業家就像一隻迅練的老虎,「老虎有爪,進 MBA就會被磨掉,變成貓了。」他認為創意有兩種,一種是分析出來的(analytical),或許靠MBA的訓練可以人工製造;另一種是直覺式的 (instinct),這部份是MBA所訓練不出來的,而朱敏認為,最大的創業成就,往往來自直覺式的創意而不是分析出來的創意,念太多MBA會對你的創 意直覺造成永久損害。

第二,「反骨理論」:誰比較容易創業成功呢?朱敏認為,有些人天生偏偏不喜歡跟著rule走,不喜歡「當趨勢的 跟屁蟲」(follow the trend),反而喜歡「反抗趨勢」(against the trend)。朱敏舉例,世上大多數人對「三角形加起來是一百八十度」深信不疑,但偏偏就有人想去證明三個角不一定是180度,據朱敏說,真有一個法國人 證實它可以大於180度,一位俄國人證實它可以小於180度,創業家就是這麼與眾不同。

第三,「堅持理論」:朱敏認為,MBA只能訓練出中規中矩的商業主管,如果把世上所有人以「金字塔」的A、B、 C三層來分類,MBA訓練的人在「B層」,朱敏認為在最上面的「A層」的個性與「B層」不同,反而和最下面的「C層」比較相近,都是不太愛念書、不太接受 正統訓練。但是什麼讓C層的個性可以變成A層的人呢?朱敏認為,就是「堅持」(persistence)二字。由於堅持,就會多了運氣,就會「Be there」,也終究會帶來好處,境遇自然就和最下面的人有所不同。他引用名言,窮人最缺的不是錢,而是野心(ambition),他也將網路創業形容成 一間學校,「只要不自己申請退學(drop out),就會有希望畢業。」

第四,「雪球理論」:朱敏形容創業的過程,感覺就像「滾雪球爬山」,一開始是上坡,滾得很辛苦,好不容易到了山 頂,開始下山時,就,哇!愈滾愈大,愈滾愈輕鬆,咕嚕咕嚕滾下來。表面上看起來是創業家自己在滾,其實這時候別人也會加入幫你一起滾,創業家不必使力,雪 球會自然愈滾愈大,重要的是,創業家可不可以撐到山頂的那一天?

第五,「事業人生理論」:朱敏說:「聰明人都會去思考,為甚麼要活在這世界上?」難道,就只為了住大房子,天天 打高爾夫?他提到他的早期創辦伙伴、印度人Subra,已經靠Webex賺了不少錢,但每次家裡有朋友來,他仍然只聊Webex,不聊他生活的大房子和高 爾夫。對朱敏而言,網路不只是事業,網路根本就是人生。創業前要先問自己:「What do you believe?」

第六,「痛苦乞丐理論」:創業不是投機,它是要拿出幾十年的光陰去拚搏的!朱敏提出,創業其實就是當一個「全職 的乞丐」(Full-time Beggar),在網路界,更有許多人對新點子感到懷疑,因為人人都已經習慣了幾十年的東西,無法接受新知,這個「全職乞丐」做得特別辛苦。朱敏說,人生 不但要enjoy快樂,也要enjoy痛苦,不然就不完整,他以自身為例,到美國二十年,從來沒有給自己放假(vacation),他說,「年輕時已在農 村度過七年假期了。夠了。」

第七,「多贏理論」:當初Webex剛創立時,朱敏首創從中國大陸引進三十位名校畢業工程師到美國工作,當時是 1996年,現在,這些工程師個個都變成了百萬富翁,而且很多人都還繼續在Webex工作。許多創業家都和我提過這種「讓身邊的人全變富翁」的感覺,簡直 遠比自己成功還爽!尤其是當初質疑你的那些人,現在全都謝謝你,還叫他的孩子孫子通通謝謝你。

朱敏的故事,對於網路創業者來說可說是另一類的啟示。寫到這裡剛好想起,昨天在我另一場演講中,有位網友提出一個問題:「除了網站以外,網路還有什麼機會?」

沒錯,互聯網,豈只是網站而已。互聯網只是一個虛的投機事業?或許只能玩個幾年,而且僅年輕人玩得動?朱敏從一個「永遠通著的email」點子所熬 出的創業成功故事,把很多事情說清楚講明白了──Web 2.0有一天絕對要功成身退,WWW也不是永遠;PC和notebook電腦或許不再長得這樣,微軟和Google更不會永續五百年。不過,互聯網永遠存在。它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線,而從目前創新點子仍不斷竄起的情況來看,互聯網顯然就像大腦一樣,只開發了5%不到。在email、IM、線上會議後,還有很多很多的點子等著開發,還有新使用者如網路新爸媽廣義科技人,新的價值創造如另類Crowdsourcing312位無聊員工,新的介面如三一標準90秒的主人,而且,店還沒開完社群網站還沒想完。這些還只是我自己的想法,還有許多其他世界各地優秀的部落客不斷提出許多創意見解。今天不行的點子,明天可能是冠軍。就像朱敏得經歷16年才證實自己當初像老虎般的銳利眼光,你,怎麼可以2年就放棄?

當年在矽谷,因為史丹佛學生會、因為創業、因為朋友的連線,結識了30幾位像朱敏這樣的華裔成功創業家與創投,後來乾脆整理成《別學北極熊──創業達人的7個特質和5個觀念》一 書(現在大概也買不到了),藉書的機會進一步入探他們的創業歷程,以及經營公司、家庭、人生的秘訣,但書所寫到的,只是這些人的一小部份,更大的一部份無 法用文字寫出來,只能暫時放在心裡,透過我寫的其他文字來表達。網路是一個快樂窩,不是一個安樂窩──它是一個長久的事業,而朱敏的七個理論,只是這廣闊 時空中點綴的幾顆璀璨星星小點,還有更多在後面。

颜色网再次提供免费的大学生毕业相册

|
这次名额有限,只有2000本,先到先得。
请访问http://yan.se申请,要求必须有edu.cn的电子邮箱。

blogspot再次被封了

|
ZF要显示自己的权力还是显示自己的能力?
继续写blogger有如下三种方法:
  • 直接访问blogger.com,如果你有cookie保存的话,可以直接写博客
  • 使用google doc
  • 使用Tor
坚持写,继续写。ZF给了我动力和压力,不是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么

创业闲谈:VC愿意面对什么样的风险

| 2007年3月18日星期日
网上有人说,创业这玩意儿如果没有风险,就不叫创业了,没有风险,还找什么风险投资啊?
我不是VC,不过我想一定是某种风险他可以承担,而另外一些风险他尽可能规避的,那么,会是哪些呢?

最可见的一种风险分类是从0到1的风险和从1到1万的风险。可以想想,大多数投资人都宁愿承担从1到1万的风险。这只不过是10000倍,而0~1的风险是无穷大!所以,江南春从0到1的时候——比如说占有上海市场以前,投资人大多数都躲着,从1到10000的时候——从上海到全国,大家都追着。投资人更喜欢投资已经收支平衡的,因为创业团队已经完成了1;投资人更喜欢投资产品已经有一个客户的——哪怕你整体是亏的,而不是还在脑子里的。

另外一种分类,就是可评估的风险和不可评估的风险。我们知道VC并不都是全知全能的,如果是,他们早就去自己创业爽去了,还能在这儿给你投钱!所以,有些是他们可以评估的,有些是他们不可以评估的。我猜每个VC的天分不同,有的人更有洞察力、有的人更有经验。但可以想象一个基础原则就是,如果有些环节还不可控,那希望这个环节是自己有能力评估的。比如百度,可以说是一种团队执行力风险。创业模式已经被其他企业验证了,剩下的就是执行力,而一个团队的执行力往往比商业模式更容易判断:模式是未来的东西,执行力是过去的东西。看看过去就知道的东西比预测未来才知道的东西风险一定更小。所以,执行力风险是VC可以在通过自己的判断后更愿意去承担的风险。

有时候,创业投资,可能更多是一种对过去的判断,而不是对未来。比如拉里.佩奇,他有一成熟的技术,这是过去;他是斯坦福的博士,这是过去。不看过去,能看出未来的模式,能预估创业团队的能力,这种投资,恐怕从来都没有,如果有的话,我猜不是风险投资,不是天使投资,叫上帝投资。

创业模式:不休的广告

| 2007年3月13日星期二
卖了很久的关子,现在坦白我们现在运作的模式:仍然是广告。

我们新的模式非常非常简单,用一个产品——毕业相册——来举例子,大概可以这么说:
  • 首先,向所有大学生提供免费的精装36page毕业相册,免费制作,免费快递
  • 其次,这些相册的费用由广告商来提供
我知道你的第一个疑惑是,这会不会很傻啊?看看下面这几个样例:
我们会在近期推出一批试用机会,请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关注我们的网站。
我们还在征集新的广告商:
  • 没有任何媒体手段能让您的产品一个月内传遍中国主流的优秀大学
  • 没有任何媒体手段他们的目标客户到达率的千人成本能够比我们更低
  • 没有任何媒体手段能够保证您的广告会被一遍遍的翻看,有这么强的情感属性
我们是国内第一家现在也是唯一一家按您指定的用户群打印次数支付的广告平台提供商,您永远不会感觉自己浪费了一半广告费——一点点都不会浪费!

拨打热线电话021-55387159或者直接邮件我吧!

颜色网改版完成了

| 2007年3月8日星期四
改版改的不仅仅是界面,还有更多。

下周一,等我回到上海,会跟大家说说,崭新的模式。

创业闲谈:用户贡不贡献内容

| 2007年3月7日星期三
有人同意用户会贡献内容,有人不同意
形势危急,为了避免互联网土崩瓦解,分崩离析;我必须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列出我的观点:
有些用户会贡献有些内容——这是两会专用语法,其实我的观点是,用户贡献内容几乎总是可行。

贡献是个很美好的词汇儿。我每次看到献血车的时候,总是很难按捺住砰然的心情——虽然本我、自我、超我、感性、知性、理性花费了2秒钟大战300回合最终死活按捺住了,但总是禁不住自己的遐想:温情脉脉的护士;从献血车里出来英姿潇洒,一骑绝尘的憔悴背影掩饰不住的伟岸...

所以,贡献总是好的——如果贡献不需要什么成本的话。而现实是,所有的贡献都是需要成本的。贡献还是不贡献,是一张资产负债表比较的结果。如果我用3分钟在baidu帖吧帖的一个答案得到一个红旗的奖励让我觉得爽的感觉超过了3分钟的成本,我赚了,所以会贡献。而每个人的3分钟的成本是完全不同的,每个人对红旗的感觉收益也是不同的。

贡不贡献,这是说的个体,就群体而言,正是因为贡献后精神收益和贡献付出成本的千差万别,才出现一种可能性:有些人可以用很少的成本做贡献,而带来非常强烈的精神愉悦。从这个角度讲,用户贡献内容是一种必然。

更现实的是,大多数贡献并不像献血一样,只是付出后的心里愉悦。在互联网上合理的设计、往往可以给热情的贡献者几倍的回报,聪明的贡献者也须会意识到潜在的回报。这形成了贡献的制度可行性。

总上所述:贡献有天生的心理因素,概率上的可行性,配合优秀的制度设计,必然可行。

How to Start a Startup(4):寻找牛人

|
久等了,翻译的实在太慢,连我都瞧不起自己了。不过如果不翻译完,我会更瞧不起自己,所以,继续...

上回书说到要寻找优秀的人,那什么是优秀的人?在创业的时候我学到的一个非常棒的秘诀:一个招聘人的原则。你还记得我们怎么描述哪些我们称之为animal的人——这个词儿很难翻译成其他语言,不过每个在美国的人都知道那意味着什么。Animal指那些对待工作极其认真的人,超越了我们常说的职业(Professional),也许应该说是有些偏执的人。(翻译到这儿,我都快惭愧死了,无疑老邓是这种人啊)。
对这种人的具体描述取决于职业,一个从来不说no的销售,一个不把bug全部干掉不睡觉的技术狂魔,一个可以随时用手机拨打素不相识的纽约时报记者电话的公关,一个因为设计作品中2毫米的不爽痛苦不堪的设计师。
想想你认识的那些人,你会发现寻找animal是个容易实施的事情。你在脑海里想象这个人,然后创造句子,这个人有这样的品质那样的事情,所以他是个animal。如果这个结论让你大笑,很明显,他不是animal. 也许在大公司里你不需要甚至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品质,但是在一个创业企业里面,这是必须的。

对于程序员,我们还有三个额外的条件:是不是足够聪明;能不能真的把事情踏实的搞定;另外,由于少数技术高手有些难以忍受的性格特质,我们能容忍吗?
令人吃惊的是,很少会因为第三个原因而过滤掉人。如果一个家伙足够聪明,我们总是能容忍他很多讨厌的性格特质。我们受不了的是那些很会装腔作势的人,事实上,这些人都是些傻逼。因此,你看到我们第三个测试实际上是对第一个测试的补充。
那些讨厌的傻逼之所以让人难以忍受,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恰恰是他们太努力的去表现的像个聪明人。越是有天分的人,压力越小。因此,这儿有个诀窍你可以用来鉴别天才宝宝的,那就是你看他们如何表达:“我不知道啊”,“也许你是对的”,“在这个领域我所知不多”.. 。当然,这个技巧并不总是有用,因为人总是受环境的影响。在麻省的CS部门,冒冒失失的显得无所不知似乎是一个传统。

跟大多数创业企业一样,我们也是一群朋友开始的,并且通过私人关系找到多数的员工。这是创业企业跟大企业非常关键的区别。因为通过朋友的接触,你可以远远比面试能够了解更多。
创业企业多数在大学周边,这并不是巧合,大学是聪明人扎堆的地方——所以,你要多认识些朋友是硬道理。

待续...

个性化定制网站需要模式创新

| 2007年3月4日星期日
个性化定制网站在国外非常好,但在国内呢?经过一年多的经营,我觉得除非有非常的模式和凌厉的手段,否则前景堪忧!
为什么呢?因为个性化定制产品是一种冲动性消费的产品:可有可无,价格不高,看到了喜欢了就买。冲动性消费产品的主要门槛在于便利:制作便利,支付便利,配送便利。然而,我们看如下些数据,就知道支付便利和配送便利是制约这类网站发展的主要问题点。看看Cafepress的网页:
Buttons and Magnets:
MethodTransit TimeFirst ItemEach Additional
USPS*5-6 business days
(from shipping date)
$1.00$.30
Standard**1-5 business days(from shipping date)$5.95$.40
2-Day**2 business days
(from shipping date)
$13.00$1.25
Canada8-10 business days(from shipping date)$3.00$.50
International8-10 business days(from shipping date)$4.00$.50

Stickers:
MethodTransit TimeFirst ItemEach Additional
USPS*5-6 business days
(from shipping date)
$.75$.15
Standard**1-5 business days(from shipping date)$5.95$.40
2-Day**2 business days
(from shipping date)
$13.00$1.25
Next Day**1 business day(from shipping date)$20.00$2.25
Canada8-10 business days(from shipping date)$3.00$.50
International8-10 business days(from shipping date)$4.00$.50
首先是支付啦,cafepress支持信用卡支付,输入几个数字,就能完成支付。这在中国估计5年内仍然毫无可能。不出意外,支付就能够把你90%以上的用户拒之门外,看看你身边的人,多大的比例有支付宝。

其次是配送,首先是价格体系,然后是范围。配送全国——我们现在的快递只能配送到二级城市;配送全球——想都别想。

冲动性消费特征会把大量的用户拒之门外,除非你好到不行不行的程度——非常好的操作便利性,非常快的网速、非常精美的模板,非常非常丰富的产品——这需要太多太多钱。

除非有不同的模式,特别的手段——我们很快推出了!请关注颜色网,关注我们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