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美國網通大廠思科(Cisco)宣布以32億美元(1000億台幣),準備吃下專門提供互聯網線上會議的NASDAQ上市公司Webex,這個金額比目前Webex股價多出足足23%,也是之前Google併YouTube的二倍金額。從創業家個人獲利角度來看,Webex可說讓來自中國大陸的網路創業家朱敏(Min Zhu,就是上面這位長得像湯米李瓊斯的)得到這個「上市又被併購」的「雙冠王」成就,賺了兩次,讓其他創業家羨慕不已。從網站估值與併購金額角度來看,如果說,Jumpcut、Upcoming.org、blo.gs、SearchFox、 Flickr、del.icio.us、MyBlogLog這些算是「小成就」,Digg、Myspace是中成就,Skype、YouTube、Bebo、Facebook是大成就,那我要說,無論從它嶄露頭角的原因、歷經的過程、併購的金額、還有創辦人的態度,Webex可說是個紮實的「超大成就」,值得在它即將被併購消失的前夕,將這段美好的網路創業過程背後由外人所不知的精神層面上作個總整理。
「如果你已年過四十歲,還會想搞網路創業嗎?」
「如果你看到你的網路產品推出5年,仍乏人問津,還會繼續相信網路嗎?」
朱敏這個人,以他的生平故事,說明了網路的另一種創業模式。
1948年出生的朱敏,今年已近60歲。他經歷過文革,在農村耗去七年精華年輕歲月,回到家裡原本想學蓋房子,但蓋房子需太多資金,轉念一想,好吧,搞科技不用太多錢,既然要搞科技,就要到科技創業的中心「矽谷」。朱敏到史丹佛念書時已36歲,是個「老學生」,不過在史丹佛念書期間,朱敏卻展露與其他留學生不同的創意賺錢法,其他留學生只懂得幫美國人帶小孩,朱敏卻主動接觸一些出租公寓,要當那邊的經理,房租免了,順便還有一些收入。
1991年,已經43歲的朱敏在矽谷創立了Webex,專攻網路。當初他看到個人電腦慢慢在企業與家庭普及了,但「網路」才剛興起(那時候還不算是 現在的互聯網),有些早期使用者已經開始使用email,朱敏比人家看得還前面一點,他想到,email有啥了不起,假如他能做出一套「永遠通著的 email」,不是很好嗎?
可惜的是,朱敏的方向格局皆雖然正確,但一開始打的卻沒有神準。Webex最初推出一套叫做「Talk Show」的微軟視窗軟體,讓使用者可以通過網路做簡易的線上開會,儘管Internet漸漸普及,頻寬漸寬、架站成本降低,但市場沒有太大反應,大家似 乎對「線上開會」沒啥興趣。事實上假如以朱敏初衷的「永遠通著的email」的點子來看,早起的Webex竟然沒吃到蟲,比Webex晚了至少5年才創立 的後起之秀如Eudora、Four14立刻大紅大紫,Hotmail創起兩年就被微軟以6.5億美元買掉;比Webex晚四年才竄起的那批即時聊天IM軟體的成就也比Webex斐然,朱敏眼睜睜錯過了像是ICQ被AOL以2.87億美元吃掉的機會。苦熬九年, Webex終於在2000年登上美國股市,但當時只是搭著網路題材,IPO時市值規畫只有4000萬美元,而且公司還在燒錢階段,尚未獲利。
但是,真正的運氣,發生在一年後!當兩架客機轟隆撞進紐約雙子星大樓的那一剎那,從此以後,沒人敢坐飛機,企業突然開始四處找尋最棒的線上會議軟體,打算把全美國各辦公室的會議室通通用網路串聯起來,這時候,Webex的軟體早就在這裡等候多時,「Be There!」運氣一來,馬上就抓到了這一波順風車。
接下來,Webex的成功不只因為它是創新的「第一個」產品(first mover),最可貴的是,在2001年後大廠爭向進入市場競爭之下,它還成功的存活了。這段過程由BloggingStocks在這篇熱門文章中解 釋得很清楚:當時,微軟和Cisco還有其他好幾個大廠都看中911之後的線上會議商機,針對「線上會議」這塊推出產品,打出超低的價格,大廠認為,就算 Webex再厲害,只要被迫削價競爭,沒有其他輔助產品的情況下,很快就會不支倒了。沒想到Webex證明了它不只是一個「跑得快」的新銳公司,還是「跑 得好」的敵得過競爭的實力派,一方面鞏固客戶,另一方面還不斷推出創新的新產品WebOffice和MeetMeNow,營運利潤永遠保持在25%以上,以優美的姿態慢跑,五年下來,勝負已見,終於逼Cisco低頭,以7倍於Webex的年營收予以併購,不求財務回收(ROI),只求囊括到全球最棒的線上會議產品。
幾年前剛好有機會在矽谷與朱敏談過一次,聽他細數創業路,不經意提起幾個關於網路創業的論點,至今仍記憶猶新,大略可整理成七點:
第一,「去爪理論」:朱敏對MBA商學院是有點意見的。他認為,創業家就像一隻迅練的老虎,「老虎有爪,進 MBA就會被磨掉,變成貓了。」他認為創意有兩種,一種是分析出來的(analytical),或許靠MBA的訓練可以人工製造;另一種是直覺式的 (instinct),這部份是MBA所訓練不出來的,而朱敏認為,最大的創業成就,往往來自直覺式的創意而不是分析出來的創意,念太多MBA會對你的創 意直覺造成永久損害。
第二,「反骨理論」:誰比較容易創業成功呢?朱敏認為,有些人天生偏偏不喜歡跟著rule走,不喜歡「當趨勢的 跟屁蟲」(follow the trend),反而喜歡「反抗趨勢」(against the trend)。朱敏舉例,世上大多數人對「三角形加起來是一百八十度」深信不疑,但偏偏就有人想去證明三個角不一定是180度,據朱敏說,真有一個法國人 證實它可以大於180度,一位俄國人證實它可以小於180度,創業家就是這麼與眾不同。
第三,「堅持理論」:朱敏認為,MBA只能訓練出中規中矩的商業主管,如果把世上所有人以「金字塔」的A、B、 C三層來分類,MBA訓練的人在「B層」,朱敏認為在最上面的「A層」的個性與「B層」不同,反而和最下面的「C層」比較相近,都是不太愛念書、不太接受 正統訓練。但是什麼讓C層的個性可以變成A層的人呢?朱敏認為,就是「堅持」(persistence)二字。由於堅持,就會多了運氣,就會「Be there」,也終究會帶來好處,境遇自然就和最下面的人有所不同。他引用名言,窮人最缺的不是錢,而是野心(ambition),他也將網路創業形容成 一間學校,「只要不自己申請退學(drop out),就會有希望畢業。」
第四,「雪球理論」:朱敏形容創業的過程,感覺就像「滾雪球爬山」,一開始是上坡,滾得很辛苦,好不容易到了山 頂,開始下山時,就,哇!愈滾愈大,愈滾愈輕鬆,咕嚕咕嚕滾下來。表面上看起來是創業家自己在滾,其實這時候別人也會加入幫你一起滾,創業家不必使力,雪 球會自然愈滾愈大,重要的是,創業家可不可以撐到山頂的那一天?
第五,「事業人生理論」:朱敏說:「聰明人都會去思考,為甚麼要活在這世界上?」難道,就只為了住大房子,天天 打高爾夫?他提到他的早期創辦伙伴、印度人Subra,已經靠Webex賺了不少錢,但每次家裡有朋友來,他仍然只聊Webex,不聊他生活的大房子和高 爾夫。對朱敏而言,網路不只是事業,網路根本就是人生。創業前要先問自己:「What do you believe?」
第六,「痛苦乞丐理論」:創業不是投機,它是要拿出幾十年的光陰去拚搏的!朱敏提出,創業其實就是當一個「全職 的乞丐」(Full-time Beggar),在網路界,更有許多人對新點子感到懷疑,因為人人都已經習慣了幾十年的東西,無法接受新知,這個「全職乞丐」做得特別辛苦。朱敏說,人生 不但要enjoy快樂,也要enjoy痛苦,不然就不完整,他以自身為例,到美國二十年,從來沒有給自己放假(vacation),他說,「年輕時已在農 村度過七年假期了。夠了。」
第七,「多贏理論」:當初Webex剛創立時,朱敏首創從中國大陸引進三十位名校畢業工程師到美國工作,當時是 1996年,現在,這些工程師個個都變成了百萬富翁,而且很多人都還繼續在Webex工作。許多創業家都和我提過這種「讓身邊的人全變富翁」的感覺,簡直 遠比自己成功還爽!尤其是當初質疑你的那些人,現在全都謝謝你,還叫他的孩子孫子通通謝謝你。
朱敏的故事,對於網路創業者來說可說是另一類的啟示。寫到這裡剛好想起,昨天在我另一場演講中,有位網友提出一個問題:「除了網站以外,網路還有什麼機會?」
沒錯,互聯網,豈只是網站而已。互聯網只是一個虛的投機事業?或許只能玩個幾年,而且僅年輕人玩得動?朱敏從一個「永遠通著的email」點子所熬 出的創業成功故事,把很多事情說清楚講明白了──Web 2.0有一天絕對要功成身退,WWW也不是永遠;PC和notebook電腦或許不再長得這樣,微軟和Google更不會永續五百年。不過,互聯網永遠存在。它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線,而從目前創新點子仍不斷竄起的情況來看,互聯網顯然就像大腦一樣,只開發了5%不到。在email、IM、線上會議後,還有很多很多的點子等著開發,還有新使用者如網路新爸媽、廣義科技人,新的價值創造如另類Crowdsourcing、312位無聊員工,新的介面如三一標準、90秒的主人,而且,店還沒開完,社群網站還沒想完。這些還只是我自己的想法,還有許多其他世界各地優秀的部落客不斷提出許多創意見解。今天不行的點子,明天可能是冠軍。就像朱敏得經歷16年才證實自己當初像老虎般的銳利眼光,你,怎麼可以2年就放棄?
當年在矽谷,因為史丹佛學生會、因為創業、因為朋友的連線,結識了30幾位像朱敏這樣的華裔成功創業家與創投,後來乾脆整理成《別學北極熊──創業達人的7個特質和5個觀念》一 書(現在大概也買不到了),藉書的機會進一步入探他們的創業歷程,以及經營公司、家庭、人生的秘訣,但書所寫到的,只是這些人的一小部份,更大的一部份無 法用文字寫出來,只能暫時放在心裡,透過我寫的其他文字來表達。網路是一個快樂窩,不是一個安樂窩──它是一個長久的事業,而朱敏的七個理論,只是這廣闊 時空中點綴的幾顆璀璨星星小點,還有更多在後面。